学工团学

首页 >> 学工团学 >> 团学动态 >> 正文
工程人就应该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
发布时间:2022-05-23     浏览量:

刘伯伟、张旭东、白瑞是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三人初识于2015年初秋,他们一起走过7年的风风雨雨。硕士三年,他们有幸在来兴平老师的关怀与指导下,从“小白”到略知一二的毕业生。“很怀念在科大学习的日子,也很感谢来老师的教诲。”他们这样说到。

讲座“结缘”

三人和来兴平教授的“结缘”始于一场学术报告。

2019年3月,时任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来兴平教授做客“能源讲坛”,在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骊山校园煤炭科技中心报告厅作了题为《流浪地球与矿山地下空间开采及利用》的学术报告。

来兴平教授从《流浪地球》中“地下城”5.0构想讲起,结合谢和平院士的地下空间利用与深地生态圈战略构想,围绕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国家战略要求、国内外开发现状以及关键技术方向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未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趋势。“城市文娱服务、地下农业、地下医学和科教用地在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应用空间,但是地下空间开发理论亟需构建,城市建设关键技术亟待突破(谢和平语)”。报告中来兴平教授勉励全体学生:“国家有需求、西部有机遇、青年有行动。”号召全体学生共同为国家西部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此时三人刚刚得知了考研成绩不久,即将结束本科阶段的学习,作为一名科研“小白”,这场讲座打开了三人的视野,让三人对矿业工程这门学科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矿业工程的研究还可以这么干,完全颠覆了传统认知”这是过后三人对这场学术报告的同一感慨。

报告结束后,三人都不约而同地去后台找来兴平教授签字留念,但由于找来兴平教授签字的学生太多,最终也只能放弃。但这场讲座彻底激发了三人对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生活的兴趣,也正是因为这堂讲座,让三人认识到了来兴平教授的人格魅力及深厚的科研基础,坚定了要报考来兴平教授研究生的想法,并一起向这个目标努力前进。

导师“牵线”

生而为人,必有师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导师就像学生人生中的一个支点,帮助学生找到内心的平衡点,指引学生找到人生的奋斗方向。

刚进入研究生生活,三人都非常迷茫,除了每天上课,其余空闲时间不知道做什么,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非常多,但又无从下手。而在来兴平老师的第一堂《智能岩石力学》课上,三人思维逐渐开朗。第一节课来老师并没有讲过多的专业课程,而是先分享了他当时上学的经历,和所有刚入学的新生一样,刚入学大家都很迷茫,来老师告诉新生们,不用迷茫,先将课程学习好,空闲时候看看论文,看不懂没关系,慢慢地来,看多了自然就明白了,遇到好的图片,自己可以模仿的去画一画,脚踏实地,每天把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同时也要锻炼身体,一直保持这样,一定会收获很多。第一堂课来老师就解开了三人的疑惑,让三人逐渐适应了研究生生活,并开始稳步推进科研工作。

做研究,实验是不可或缺的,在课余之外,来老师安排年轻老师和博士带着三人一起做实验。刚开始,三人连设备名称都叫不上来,实验原理也不懂,慢慢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老师和师兄们的介绍与解答,三人逐渐熟悉了设备,学会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这些在三人的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研三撰写学位论文期间,来老师从选题、实验、撰写等方面都给了三人莫大的指导与帮助,在成稿期间,来老师时常对三人的论文进行审阅,从细节等多方面提出修改意见,经过多次的修改,三人顺利通过了预答辩及盲审,离毕业又更进了一步。

正是因为来老师的“牵线”,三人从刚入学时知之甚少的科研“小白”蜕变成了能够独立完成实验研究、发表科研论文的合格研究生,对科研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敢想敢干

2021年,在来老师的安排下,张旭东、白瑞、刘伯伟一行三人在博士师兄的带领下,赴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乌东煤矿和宽沟煤矿进行科研项目攻关,先后共计在矿120余天。作为三个内地人,初到新疆,稍有不适。在生活方面,新疆的作息与内地存在一小时时差,气候较为干燥,饮食方面存在不适应等问题;由于新疆地区维族兄弟较多,日常沟通存在较大困难,但是三人极力克服种种不适,尽早进入工作状态,积极配合矿上工作人员的工作及科研项目的推进;矿方生产任务较重,而三人的科研项目需在停产阶段进行,在与矿方进行沟通协调后,三人不得不在夜班停产期间进入生产一线开展科研工作,工作任务繁重;三人在生产一线完成测量任务升井后还得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并撰写现场探测报告,由于矿上没有实验室的方便条件,在进行数据分析时经常遇到电脑卡顿、网络信号差等困难。面对以上遇到的种种困难,三人积极调整并及时与来老师和课题组其他老师进行沟通,老师们也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做好三人的心理健康工作,三人最终克服了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科研任务。

在新疆工程现场研究期间,三人合力完成现场地应力测试、煤岩样品取样、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锚杆质量无损检测、瞬变电磁探测、岩层钻孔窥视、巷道变形监测等工作,并将课堂与实验室内所学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现场工作中。项目针对近直立煤岩互层大巷地质构造、赋存环境分析,完成大巷典型区域地应力测试,分析掌握了近直立煤岩互层大巷围岩物理力学性质,发现了巷道支护体受力特点与大巷围岩稳定性之间关联性;揭示了围岩塑性区和应力分布特征,大胆尝试提出了近直立软弱煤岩互层巷道的围岩加固技术;将支护方案运用于现场,结合现场围岩变形和支护体受力状况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形成了以围岩锚固和环境改造为核心的围岩变形控制模式与解决策略,最终研发出近直立煤岩互层大巷大变形控制技术。

经过多次现场科研与大胆实践,三人对煤矿生产过程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同时也对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见解。在与现场人员的相处过程中,得到了矿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肯定以及高度赞赏。项目成功实施后,很好地缓解了采掘矛盾,保障了巷道使用期间的安全与矿井安全高效开采,并有较好的成本优势,促进了矿区内整体的采掘平衡,并为未来智能化快速掘进、实现采掘革命奠定了一些技术基础。项目研究成果也对其它类似条件矿井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法策略的参考借鉴。

在即将毕业找工作期间,他们三人积极与导师来兴平老师探讨目前就业形势,在得到的来老师的分析指导后,张旭东顺利通过了陕煤研究院的笔试与面试,并积极投入到实习阶段。张旭东说:“硕士三年,来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这无疑是我们以后人生路上宝贵的财富”。在来老师的“牵线”推荐下,白瑞同学签至宁煤集团清水营煤矿,只身投入煤矿生产一线。“虽然清水营煤矿环境恶劣,具有挑战性,但作为西科人,在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校训熏陶下,我将投入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发光发热。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也要起到带头作用,将所学的知识充分应用到现场工作中。”“由于国家人员结构的改革与调整,我不能如愿的进入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工作,但在来老师的安慰与推荐下,我打算为我国西部煤矿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刘伯伟这样说到。

  “工程人就应该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否则只在实验室里埋头做实验,而不去解决现场的实际问题,这样的科研是没有意义的。”来老师的这句话让三人受益匪浅。作为采矿人,只有敢想敢干、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做事,才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上发光发热、贡献出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