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学校本科生发表高水平论文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赋能科创竞赛学术成果转化,助力矿业工程学科高质量发展,11月7日晚,我院在骊山校园学院会议室召开了“教-学-研-用”科创育人平台本科生竞赛学术成果转化座谈会。学院党委副书记党雪、创新创业办公室秘书吴蒸,青年教师代表姬松涛、闫保旭、张帅、贾冲、方贤威、李杰宇、代晶晶等,研究生优秀代表孙垚、付家尧等,以及各年级本科生代表共计7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吴蒸主持。
座谈会上,同学们逐一发言,分享了自己参与科创竞赛、撰写学术论文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论文切入点模糊,文献阅读后难以转化应用”“缺乏实验数据支撑核心观点”“竞赛内容与学术论文之间的关系理不清楚”“与老师沟通抓不住重点,效率偏低” 等问题引发全场共鸣。
研究生优秀代表孙垚和付家尧分享了自己撰写论文的经验。孙垚建议同学们多和指导老师沟通,从科技竞赛中聚焦研究方向,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文献,凝练研究问题,再学习Python、FLAC3D等相关软件,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付家尧鼓励同学们积累灵感想法,大胆地写,然后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修改,同时也要特别注意文档格式,规范的排版体现出完成人的认真度和严谨性。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共性问题,青年教师们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并对参加竞赛和发表论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姬松涛老师引导同学们要认识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他建议大家聚焦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根据竞赛项目内容,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找到有价值的创新点。张帅老师分享了带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的经历,鼓励同学们要专业自信,矿业工程在智能开采、生态保护等方面大有可为,并且建议同学们通过做笔记的方式进行文献积累,当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会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方贤威老师解释了“科研创新是勇敢者的游戏”的含义,鼓励同学们积极转变思维,主动与老师交流,大胆地落笔,先完成再完美。闫保旭老师提醒同学们,在选题时切忌“贪大求全”,而应聚焦一个具体的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他叮嘱同学们“围绕一个问题去长期打磨,当有合适的比赛时再去参加,而不是为了比赛而临时拼凑项目。” 贾冲老师以解方程为例,生动地说明了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的重要性。他建议同学们要“用新的方法去看待传统的问题”,在交叉与融合中寻找创新点。代晶晶老师与李杰宇老师也分别就论文写作技巧、行业前沿动态等方面进行了补充,鼓励同学们要打开思路,积极将所学知识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发现科学问题。
党雪在总结讲话时表示了对同学们的科创、科研热情的肯定和对青年教师、研究生优秀代表的感谢。她指出,学院高度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相信通过此次座谈会,能够切实帮助同学们打通科创与学术的联通路。同时,她还对与会师生提出了三点希望:一要以赛促学,以赛提能,将竞赛作为能力提升的“磨刀石”;二要推动成果转化,让“研”与“用”无缝对接,特别是要重视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发表;三要加强师生互动,构建“教-学-研-用”的良性循环,让学院的科创育人平台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下一步,学院将持续依托“教-学-研-用”科创育人平台,进一步畅通师生沟通渠道、完善资源支撑体系,为同学们搭建更广阔的实践与成长舞台。师生将凝心聚力,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共同培养、打造能源领域科技创新的新青年。